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

08·10·01

开始认识“斋戒月”这个字眼,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那年,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巫裔同学。

依稀记得三年级斋戒月的某天,和朋友值日打扫的时候,在她座位旁捡到了一个50仙的硬币,理所当然地,我们把钱放她的桌面上。

她当时回答:“这50仙我弄丢的,我根本没带钱。”就在朋友要求她再度检查清楚后,她却忽然说了一句:“斋戒月,我当然没有带钱!”

我猜想,她当时的心情,肯定是认为朋友的行动,对她而言,是一大侮辱。正当我们觉得“事态严重”的时候,朋友忽然开口说话了,“我没说你带钱来,是为了买吃、喝的,这钱可以用来打电话或买文具啊!”
回想起来,已经忘了那位友族同学的样子和名字了,只知道当时她脸红耳赤地和朋友争论了好几分钟。

大学时代,也度过了3个斋戒月,宿舍的食堂几乎天天休假,搞得我们有钱吃不着午餐……食堂的泰裔穆斯林老板竟然跟我们说:“斋戒月,没生意,卖午餐会亏本!”

就连我们巫裔同学,尽管本身在履行斋戒,和我们见面讨论课业的时候,也会细心的问:“吃饱了吗?要不要先去吃了再来讨论?”

转眼间,已经离开校园超过一年。在今年斋戒月的某天,在公车上巧遇某位同行,他说:“我以前在斋戒月的时候,在公车上吃喝,感觉上好像被他们当成怪物盯着看,总觉得很不好意思。”

在报馆电访时,电话的另一边,偶尔会传来对方开玩笑的一句:“当然得空,因为不用去吃午餐……”

当然,斋戒月的时候,晚上的夜市可是超热闹的,就连平时没有人影的街道也可能因此而热闹起来。随着开斋节的来临,也意味着斋戒月结束了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